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We are never die.

今天跟著另一個台灣志工慧珍到一所叫做Hsa Thoo Lei的緬甸移工學校教電腦。學校是一棟兩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從小學到高中都有,規模比我原本想像的大了許多。後來聽慧珍說才知道,這是美索一帶規模最大的移工學校。這些學生因為父母是從緬甸偷渡來泰國的,即使他們在泰國出生,仍然沒有合法身分,也因此無法進入一般的公立學校就讀。移工學校屬於體制外學校,但和台灣的森林小學不同,學生的家長並非為了更自由良好的學習環境而選擇把孩子送到這邊,而是別無選擇,因為這是他們的子女唯一能受教育的地方。

應學校和學生的要求,我和慧珍教photoshop。其實覺得蠻心虛的,對於photoshop我也只是半調子,教電腦更是頭一遭。我們教的是高一的學生,他們一般的英文都可以溝通,也很有禮貌,都以sir或teacher稱呼我們。今天教他們如何將自己的照片和幾個國家的風景名勝合成,上課前我讓他們用TOPS的數位相機幫彼此拍照。雖然有幾個學生自顧自的上網或做自己的事,但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的看著我示範,之後也迫不及待地開始練習,將自己放在一個個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去到的國家。對一半的學生來說,電腦是完全陌生的東西,在連滑鼠都不太能操控的情況下,他們仍然努力地練習著。

有幾台電腦的桌面,都是日韓明星的照片,和台灣的年輕人一樣,韓流和哈日也吸引著這些緬甸移工學校的學生,他們也同樣崇拜偶像。「即使文化不同,生活環境差距很大,但台灣和美索的青少年在某些部分都是一樣的」,我如是想。直到我看到某個學生在螢幕上打出的句子─"We are never die."

死亡這個詞似乎不該存在於稚嫩的青春裡,年輕歲月不是應該以夢想來填滿嗎?是怎樣的經歷會讓他們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留下"We are never die."這樣的字句?透過窗外,我看到了一棟棟用簡陋鐵皮和茅草搭在一攤攤污水和泥濘泥土地上的緬甸移工聚落。

"We are never die". 這句話一直在我腦中迴蕩。

2008.6.18 at TOPS



沒有留言: